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
阴阳二十五人针刺理论探析
唐菀羚 林良才 等 针灸承传 2022-01-03 12:12


以出生年月日作为阴阳二十五形人分形标准,根据每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并与五运六气相结合确定针刺调治原则。

[摘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是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将人的形体分为五形并配合五色、五音归纳成二十五种禀赋不同的体质类型,依据传统中医的文化理论,根据每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并与五运六气相结合确定针刺调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出生年月日的干支代表的是人类个体的生命密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作为阴阳二十五形人分形标准,且有利于中医的科学化、有利于完善及辅助医者辨证论治的能力。阴阳二十五形人针刺调治原则为根据个体差异、外部环境、气血盛衰确定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确定调治的主要部位、确定调治的主要穴位,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都遵循“禀赋于先天,充养于后天”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各人的先天禀受及后天条件不同,因而每个人的体质特性必然存在着种种差异,如:寿命的长短、气候适应性、疾病易感性、疼痛忍受性、治疗反应性等均不相同,临床上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显得尤为必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是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将人的形体分为五形并配合五色、五音归纳成二十五种禀赋不同的体质类型,并总结了这二十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在形体、生理、病理的不同特点及针刺法则等,但其并未提出具体的分形及针刺方法,在相关文献中,这种分类方法如何具体运用于针刺临床治疗也少见论述,因而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二十五人具体分形方法及每形人针刺原则进行探讨。

1 原文分形标准分析
图片
近代医学,科学家们力图通过西方的逻辑推理数学模型来诠释中医理论。但是,这些模型理论抽象,与《易经》和东方机械算数体系《九章算数》建立起来“万物类象”的形象思维中医理论体系相去较远,难以结合中医临床应用。因而,研究《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的分形规律,必须从中华文明的源头探寻。

1.1 原文中的分形标准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概括了每形人的形态,性格精神特征,提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行之人,而二十五人具也。”可以看出其对二十五形人特征的归属分类标准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以外形与气色为分形标准,如,二十五人按外形分为金(商音)、木(角音)、水(羽音)、火(徵音)、土(宫音)五大类主形人,再以气色五行金(白色)、木(青色)、水(黑色)、火(红色)、土(黄色)分为五类亚型。外形之五行与气色之五行搭配构成阴阳二十五形人:金形人(分金金、金木、金火、金土、金水五形人);木形人(分木木、木火、木土、木金、木水五形人);水形人(分水水、水木、水火、水土、水金五形人);火形人(分火火、火土、火金、火水、火木五形人);土形人(分土土、土金、土水、土木、土火五形人)。

文中还以古音律的阴阳五行表达其经脉气血的盛衰状况。例如,木形之人既可以“形色”分形,表达为木形人——木木、木火、木土、木金、木水这五形人,也可以按人“声音”“音调”分形,对应“五音”(角、徵、宫、商、羽)表达为角形人——上角、太角、判角、钛角、左角,见图1。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分形标准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基础制定,在此可以有不同的分形标准,前提是符合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灵枢·阴阳系日月》中提到:“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同此一理,阴阳五行学说推演万物的变化,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并形成不同的模型。

图片


1.2 原文中分形标准应用难点

如上文所述,《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是以“形、色、音”作为分形的标准,如运用在现代临床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内经》是以阴阳五行中医理论体系、《周易》和东方机械算数体系《九章算数》建立起来“万物类象”的形象思维作为理论基础,而当代人因从小学习的理论体系为西方数学逻辑推理模式,传统的文化、历法相关知识学习较少,因此在具体运用中医理论时因所知所学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而变得难以运用,一些传统中医及历法中普通的名词变得晦涩难懂,更不用谈具体应用,并且现代有部分学者是用数学逻辑推理的模式来解释传统中医,一旦发现得出的结论与现代数学模式相矛盾时,就容易得出中医是“伪科学”的结论,这就进一步促使传统中医在近代临床难以应用。例如:“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这段原文从木形人的形态特征——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生理特点——少力,能春夏不能秋冬;精神气质特点——好有才,劳心,多忧劳于事,足厥阴佗佗然(沉着文静)对木形人做出总结,清晰形象明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对现代人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如高与矮,胖与瘦,白与黑等,比较才能得出结论。而木形人的形态特征中有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但如何规定头部大小,面部长短,肩背宽窄,躯体弯直,手足大小目前没有一个计量标准或是能相对比较的对象,因而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以什么作为分形比较的依据,《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此篇并没有给出具体判定标准,只列出每形人的特征,如果按照原文中概括的二十五形人特征来划分,判定过程中必然包含许多主观人为因素,缺乏客观依据。其次,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惯、个人经历不同,在诸多后天的复杂因素下,掩盖了其先天所体现的形态、生理及精神气质特点,不一定完全具备木形人的特征,导致在判定是否为木形人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定性。最后,原文之中将木形人比于“五音”之中的“上角”之音,而熟悉古音律者毕竟少数,这就给判断又增加了难度,因此,现代中医临床中较少人能熟练的进行判断应用。那么,古代医家为什么能应用呢?因为,从小的教育训练形成的完备形象思维体系可以让其很快以“形、色、音”对人进行分形,就像是经过“视、唱、练耳”训练的人,很快就可以分辨出每一首音乐的主旋律,古代的医家也可以通过“望、闻”二诊,根据患者的形态、神色、声音分辨出其大致的病变所在。如上文举例的木形之人,根据《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又可具体再细分为五形,见图1。依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始于西方而左行的理论,木形人据五行理论可细分为木木形、木火形、木土形、木金形、木水形人,根据古音律又可对应分为上角、太角、左角、钛角、判角之人,古代医家通过“望、闻”二诊,对病患初步判断其属木形人后,可再具体判断其属于木形人中的哪一形,进而可精准地根据这形人的体质特征进行相应的诊病治病。

图1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分形


现代社会,人们接受的是以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建立起来的抽象思维模式教育,大多数人暂不能在短时间内灵活转换和运用形象思维模式,基于这个原因,笔者依据阴阳二十五人可有不同分形标准的原理,并参考研究《内经》全书理论体系及结合古今中医学者的研究观点后作出二十五形人分形标准的设想——根据每个人出生日的天干地支作为分形标准。

2 出生年月日作为分形标准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
图片
2.1 出生年月日作为分形标准及理论基础
出生年月日作为分形标准实际上是以出生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作为分形标准,“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组成了六十个“干支”基本单位,也称“六十甲子”。这是依据“万物类象”的思维模式及阴阳五形理论构建的以描述日月星辰及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时间空间变量模型。传统文化中对“气”变化规律的研究均以此为基础。出生年月日的干支描述就是人出生那一刻特有的外部环境气场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及稳定性。根据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气场变化规律在人出生时直接作用于人体,构成人体内部的气场变化规律,并与外部环境气场相一致。“出生日期”对“人类体质形成”之间的真实关系,《内经》中亦有具体论述。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自然之气的阴阳变化表现出的规律性对母亲孕育胎儿的整个过程产生着影响,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与当时的气象规律息息相关,而其出生时的时相规律更是标志着婴儿从先天进入后天阴阳五行气机变化规律,因而,以出生日期的“天干地支”作为“阴阳二十五人”分形标准是符合《内经》中的气机变化规律的。整部《内经》非常重视四时天气节律,原文“运气七篇”中的干支运气理论较详细地介绍了四时天气因素的多重周期性变化规律,并用干支体系来演示这种变化周期,并研究了这种周期变化规律对人体生理、病理引起的各种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人们的性格、心理特点、生理功能、生育功能、寿命、发病倾向等十分广泛的内容,而其结果可持续到晚年,有着较固定不变的趋向。因此,可推断用出生日期的干支来表达这种差异性是符合《内经》理论体系的并可做为“二十五形人”的分形标准。

2.2 出生年月日作为分形标准的临床意义

2.2.1 有利于中医科学化 中医是以机械算数体系构建起来的形象思维模式,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波动性问题,它的运算体系为二进制、三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等。逻辑算数体系建立起来的抽象思维模式,它研究的是粒子性运动规律,它的运算体系是十进制。然而不论是机械算数体系还是逻辑算数体系,它的运算体系都是相通的,二进制、三进制、十六进制等都可以转化为十进制的运算体系,意味着复杂的“场”态波动性问题可以转化为简单的粒子性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但其中的运算量太庞大,不方便运算,古学者经过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时空选择模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医经验理论,这也是很多人误以为中医不科学的原因。当今时代,笔者以出生年月日干支作为阴阳二十五形人分形标准有利于中医科学化的原因如下。上文提到,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包含个人特有的“气场”气息,我们可以称为“生命密码”,《内经》就是论述如何发现并应用这些生命密码的,以前运用这些密码,需要进行一些计算,给临床应用带来一些困扰,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的计算已不成为阻碍我们在中医临床应用形象思维模式的障碍,一部随身携带的手机足以应对中医临床需要的计算。如此,在中医临床上医生既可应用中医经验理论,还可以验证这些理论的合理性,最终形成数据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现代中医,续接传统中医延续至当代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断层,还原传统中医的科学原貌。

2.2.2 有利于完善及辅助医者辨证论治的能力 出生年月日干支代表的是人类个体生命密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金形人手太阴经敦敦然,宜于秋冬,不宜于春夏,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的疾病;木形人足厥阴佗佗然,宜于春夏,不宜于秋冬,秋冬易感而生病,容易出现脾胃不和、肝阳心火亢盛等疾病;水形人足少阴汗汗然,宜冬秋不易春夏,春夏易感春时而生病,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也极易染病;火形人手少阴核核然,宜于春夏,不宜于秋冬,容易心火耗损过多,而导致心脑系统病变及肝胆系统疾病;土形人足太阴敦敦然,脾胃功能好,适应力强,一年四季都能适应,体质好,自我修复力强。如果这五形人在春季都感冒咳嗽,金形人大部分是呼吸系统引起的咳嗽,治疗原则一是培补元气、补气健脾,或是益气固表,养血消风;木形人大部分是肝阳心火亢盛引起的咳嗽,治疗原则一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或是调畅气机;水形人大部分可能因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失调引起的咳嗽,治疗原则是滋阴降火,调补肝肾;火形人大部分可能是心脑系统的失调引起的咳嗽,治疗原则是清化湿热,分消走泄;土形人大部分可能是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治疗原则一是温补脾胃,或是健脾利湿,化痰降浊。综上所述,每形人具有相对不变的生理、病理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医生能短时间找出病因病机,制定治疗及预后的方案,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医者临床能力。

3 阴阳二十五人针刺调治原则及调治方法

3.1 阴阳二十五形人针刺调治原则

3.1.1 针刺调治原则一 在《灵枢·阴阳二十五形人》中提到木(上角)形之人,属于足厥阴肝经,其亚型太角这一类的人,类属于左足少阳经之上;左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下;钛角一类的人,属于右足少阳之上;判角之类的人,类属于左足少阳之下。其余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水形人及它们的亚型都有其分别类属的经络。这种类属的经络决定了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气场”,同时具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就如现代科学里所说每个生命都有其特有的生命磁场及波动频率,我们在本文中称之为“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其决定了这类人与其他类人的生理、病理、心理的不同。就像是音乐中的“调”一样,决定了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这一类的人发生病变,其生命磁场的波动频率就发生变化。在针刺治疗时,医生应像音乐定调一样,定出治疗对象的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也就是其类属于哪条经络,如此调治,才能做到传统中医要求的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治疗。这是阴阳二十五形人针刺调治的第一原则。

3.1.2 针刺调治原则二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阴阳二十五形人针刺调治中首先确定了由个体差异引起的不同病机趋向后,应考虑外部环境气场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灵枢·百病始生》中论述了多种疾病发生原因,提出了外感六淫、内伤情志均可致病;由于邪气的性质不同,其发病部位有内外及上、中、下等区别。因此,二十五形人针刺原则二就是依据被调治人出生时的外部环境气场变化及进行调治时的外部环境变化确定应调治的主要部位,手太阴、足太阴、手阳明、足阳明等各经络(除每形人对应的主要经络以外的其他经络)。

3.1.3 针刺调治原则三 阴阳二十五人每形人类属的经络——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是由人类出生时从先天进入后天交感外部气场环境时空形成的。因而,出生时年月日干支相同的人具有许多相同的生命活动规律,这是必然的。但是,在“万物类象”的思维模式下构建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论,它们研究描述的自然万物气场变化规律只是对本质相同或相近的气场进行分类归纳研究,“万物类象”中的“象”也称为“像”,“像”为相似、相像之意,而不是相同、同一的意思。由此,每个人除了具有其类属的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之外,还具有个人独有的生命磁场次波动频率,这种次波动频率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并且稳定性不如主波动频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同一形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既具有共性,也具有每个人的差异性,这一点,针刺时要注意。《灵枢·阴阳二十五形人》载道:“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约乎?岐伯曰……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也。黄帝曰:刺其诸阴阳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气血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针刺的第三原则是根据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诊断方法,审察其形体外在的表现并判定体内气血的有余或不足,从而知道当前疾病的虚实,病势的顺逆,并据此运用补泄手法进行针刺。

3.2 阴阳二十五形人调治方法

综合以上内容,可得出阴阳二十五形人的具体调治方法及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3.2.1 确定调治的主要经络——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 确定生命磁场的主波动频率首先应依据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对每个人进行分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以天人相应的观点,论述了人体三阴三阳与日月干支相对应的关系及人体上下部位的阴阳配属;足经与月份的阴阳配属;手经与日次的阴阳配属;阴阳系日月的临床应用。指出这是根据天地阴阳消长的规律,来配合干支,以说明手足经脉阴阳属性的,不是按四时之序的五形属性配合干支来分阴阳,因而两个不同体系的经络的五行配日月干支的规律不相符合,但是他们均遵循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学说所包含的文化公理。笔者采用出生的日月干支作为二十五形人的分形标准是按四时之序的五形属性配合干支来分阴阳,在参照天地阴阳消长的规律配合干支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并结合田合禄《周易真原》中论述的天文学科学体系,提出了二十五形人的分形标准——月支分主形,日干分亚形,见表1,二十五形人分形规律及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类属的经络)。

在临床治疗上应用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进行针刺调治时应注意三点。

其一,每形人类属的经络相当于这形人机体的主要控制中枢,治疗时不宜针刺。如,庚寅月辛酉日出生的人为木金形人,类属于左足少阳之下,针刺治疗时不宜针刺左足少阳之下,“定调”时针刺的部位可从左足少阳之上、右足少阳之上、右足少阳之下等经络中选取。在《灵枢·五音五味》对二十五形人调治经络的选择有相对体系化的论述。

其二,《灵枢·阴阳系日月》中论述了经络的阴阳消长规律及临床应用。因此,在针刺治疗时应注意日月的阴阳规律。正月、二月、三月,人的正气偏盛于左部,针刺治疗时不宜针刺左足之三阳经。如上庚寅月辛酉日出生的人,如其治疗的时间为二月,针刺治疗“定调”(调治的主要部位)应选右足少阳之上或右足少阳之下。

其三,同一形人仍存在个体差异,如上庚寅月辛酉日出生的人,如其治疗的时间为二月,针刺治疗“定调”应选右足少阳之上还是右足少阳之下,这要依据其治疗时的气血盛衰而选取。

3.2.2 确定调治的主要部位 《内经》中的《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七篇文章,医家统称为“运气七篇”,这七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五运、六气演变的一般规律,并指出五运、六气的变化是四时气候演变以及自然万物生长的本始和纲领,指出了五运六气当令时的多发疾病和与之相关联的一些情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且论述了与五运六气阴阳变化规律相适应的治疗原则。五运六气阴阳变化规律与二十五形人阴阳变化规律相互影响作用可形成若干稳定的阴阳变化规律,这是确定二十五形人需调治主要部位的理论基础。如,张某,女,辛酉年辛卯月丁未日出生。2018年4月14日就诊,自述背部发凉,头项部痛,咽喉痛,有烧灼感,时有虚汗,睡眠差。

就诊运气时相司天:太阳寒水
主气:少阴君火
中运:火运太过
客气:阳明燥金
在泉:太阴湿土
(胜气为金,复气为水)

出生运气时相司天:阳明燥金
主气:少阴君火
中运:水运不及
客气:少阴君火
在泉:少阴君火
(胜气为土,复气为木)

依据出生运气时相张某中运为“水运不及”,就诊运气时相的中运为“火运太过”,根据五形生克规律,加重了张某的“水运不及”。《素问·五常政大论》对“水运不及”的病机大致描述是: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藏肾。其病痿厥坚下。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其诊脉见脉沉细,尺脉弱也证实“邪伤肾”。当其出生运气的中运为“水运不及”时其胜气为土,复气为木,舌诊可见舌苔黄腻,舌边有齿痕,与其五运六气时相模式下所预断的病机相一致。因而,根据其“水运不及”的时相模式,确立治疗的主要部位为“土”——温补脾胃,健脾利湿,化痰降浊。主治经络为足阳明胃经,辅助经络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等。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主要通道,它们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之间的纵横交错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律。它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以奇经八脉为错综联系的基础上,又从各经的纵向或横向方面讨论其规律性,以指导临床辨证和用穴。经络纵横关系理论主要包括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灵枢·根结》详述三阴三阳经根结的部位与穴名;开、合、枢的不同作用和所主疾病;手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的主穴,并着重讨论了经络的根结本末与治疗的关系。《灵枢·卫气》论述了营卫之气的生理功能;六腑气街的部位及主治病证和针刺方法。明确了六经标本、气街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灵枢·海论》论述了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生理和病理,指出四海皆有顺逆,针刺临床贵在尊法调治。根与节、标与本主要分析经络的纵向关系,气街和四海主要从大范围分析经络的横向关系,期间又是互相结合的,最终形成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经络生命磁场波动体系。在二十五形人针刺临床中确立了治疗的主要部位后,应依据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规律选穴治疗,加强主要调治的经络与辅助经络之间的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暂时的、相对独立的经络循环整体。依据病机,围绕主要症状,形成经络生命磁场波动频率共振,聚成合力,这才能有效消除病证,恢复二十五形人的阴阳平衡状态。

3.2.3 确定针刺方案 前文讨论了二十五形人针刺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及针刺主要部位、辅助部位、腧穴的确立。但是同一形人,仍存在阴阳偏盛、偏衰的不同,对针刺治疗的反应亦不相同,因而在治疗时要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如针刺深浅、次数、补泄手法等针刺方法。下面以张某,女,辛酉年辛卯月丁未日出生,就诊时间为2018年4月14日(戊戌年丙辰月丙子日)为例,以此论述针刺方案的确立。

首先确立张某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其所属为二十五形人中哪一形人及所类属经络,从而制定针刺方案中需重点调治的主要经络,正如上文所说的每首乐曲都有其“曲调”。从出生月日干支可推导张某为木火形人,类属于右足少阳之上,因此经络相当于木火形人血气丰盛之处,故而针刺时需避开右足少阳之上的穴位。根据《灵枢·阴阳系日月》述:“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因此选取经穴时,除了其类属的右足少阳胆经之上部穴位禁针外,视其就诊时间为辰月,左足三阳经的经穴在针刺时亦是不予选用。现根据从其出生之时和就诊当天的五运六气、舌脉象及结合症状来看,该患者当前为肝风内动,脾虚湿盛,综合考虑确立张某需重点调治的经络为右足少阳之下。

其次确立针刺的主要穴位。上文中已提到主治经络为右足少阳之下,辅助经络为左足阳明胃经(左足阳明胃经于辰月暂不可针刺,选用右足阳明胃经之穴位)、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等。这里将依据经络纵横理论选穴。考虑不同患者对针刺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分别在“九宫格”(洛书中的先天数,后天八卦)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针刺模式——三针、五针、九针(包含主波动频率腧穴)。

第一,三针模式:右足少阳胆经之下——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直刺0.3~0.5寸,泻法);右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直刺0.5~1.0寸,泻法);左足少阴肾经——照海(八脉交会穴,直刺0.5~0.8寸,补法)。此三穴为三种针刺模式的主穴,若患者对针刺疼痛较为敏感且病症较轻,可采用此模式并留针30 min。

第二,五针模式:可在三针模式的基础上加用两个穴位。因选穴是以阴阳二十五人理论和五运六气时相模型为基础,因而可进一步考虑张某于2018年4月14日就诊行针刺治疗时间为为北京时间17∶30,因就诊地南宁与北京时间有46 min的时差(以真太阳时对照表查询),南宁的时间是申时,五行属金,故而在五针模式上可加用右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五输穴中的井穴,五行属金,点刺0.1~0.2寸,泻法),与针刺治疗时间相应,穴位更具有针对性。另还可加用足少阴肾经——照海(八脉交会穴,直刺0.5~0.8寸,补法)。加用此两针,在原基础上构成五针模式。在对张某的针刺治疗中,根据其病证和个人情况,采用的是五针模式,留针30 min,经治疗张某背部无寒冷感,头项部疼痛明显减轻,咽喉烧灼感消退。

第三,九针模式:可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加用四穴,在三针、五针模式基础上合为九针。加用的穴位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直刺0.5~1.0寸,泻法);右足厥阴肝经——期门(肝募穴,足厥阴、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斜刺0.5~0.8寸,泻法);左足太阴脾经——太白(腧穴、原穴,直刺0.5~0.1寸,补法);手太阴肺经——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向上斜刺0.3~0.5寸,泻法)。若患者的症状较重,综合考虑其个人体质及病情后可视情况采用此模式。具体的三针、五针、九针模式穴位见表2。

从张某的临床三个针刺方案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是在天人合一整体观指导下,以阴阳五形、五运六气时相模式为理论依据的时空选择模型。根据中医理论中“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的思想,为每位患者选择相对适合的治疗方案,穴位的搭配并非固定,而是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进行灵活多变的动态调整,这样可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病情进展有据可依,有规律可循地选用穴位,这种模式有利于中医临床治疗时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纵观全文,《灵枢·阴阳二十五形人》是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对人分形辨证论治的完整诊疗体系,属于中医思想中时空模型中的一类,研究其有利于了解《内经》其他的理论体系,深入探究阴阳五形体系在中医学的具体运用,充分挖掘《内经》的理论内涵,最终解读其完整的理论系统,对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或有所助益。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RnNO7wT5fn4XjIZ8xoiu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