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
中西论争,可以休矣!“我从困惑中走来”系列对话之一
原创 贾海忠 贾海忠 昨天
点击蓝色字关注
摘要:近日,贾海忠教授与弟子们以“我从困惑中走来”为题,展开了系列对话。尽管是内部讨论,我们也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今天分享第一篇:中西医论争,可以休矣!

杨延冰:
贾老师您好,在咱们国家有两种医学体系,中医学和西医学共同存在,为老百姓健康服务,但是在我们医疗界内部,中西医之间经常会有冲突,就拿这次新冠疫情来讲,我们就看到中西医之间的冲突就又暴露出来了。
我们医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医学(中医、西医)的认识为什么会有不同?它的根源在哪里?请老师帮我们解答一下。

贾海忠:
杨延冰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中西医的论争其实100多年了,由来已久。中西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说从争论,从开始,就一直存在。正因为是这样,所以说到现在为止,中医还没有成为中国主流的医疗力量。

这是我们认知上的一些问题导致的。那么下面我们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争论。我们撇开经济的因素,就是这个问题咱们不用考虑,咱们只考虑科学的问题。其实争论最严重的主要是在它的科学性上。

所谓的科学性上,我们认识世界存在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认识的工具不同,导致认识的结论就不一样。

我们认识世界,首先是看世界,用眼睛是吧?那么我们是通过光来感受这个物体的形状,这个世界的形态是视觉形态。对于盲人,一出生没见过光,他也在认识这个世界,他用的是什么呢?耳朵。耳朵感知到的世界和眼睛感知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两个人在一起谈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你想想,会发生什么事情?

杨延冰:
就类似于盲人摸象。看到的是一个东西,听到的是另一个东西。

贾海忠:
对了!一个是声音的世界,一个是影像的世界,完全不同。那么两个人就会争论,你错了,我对了。如果是盲人来制定规则,他看不见世界,能听到世界,那么它是以声音为标志的世界。那么对于眼睛好的人来讲,那你(盲人)制定的规则就把这些真实认识都给否定了。就是这么一个事儿。

从认识的工具上来讲,我们眼睛和耳朵(用的)最多。实际上我们认识世界的时候还用鼻子,闻气味。拿厨房来讲,一个小的区域内,你进了厨房一看,能看到味道吗?能听到味道吗?这三个感官到一起,这鼻子说闻到了香味,这眼睛和耳朵会全部同意吗?加上口腔,闻到了,舌头一尝又一个味道。舌头要表达出来(不一样的),鼻子同意吗?不同意。因为他(鼻子)没体会到了,你看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香,事情(道理)不是一样吗?

味觉和嗅觉(的感知)都不一样,眼睛根本看不到味道,耳朵也听不到味道,感官聚到一起(讨论食物)是不是有争论?这是认识工具的不同导致认识结果的不同。但是这些认识都是真实的。哪个是假的呢?都不假!

从认识的工具上谈就存在这么多(问题)。

还有我们去认识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思想(用什么思想去认识)。我们被灌输的思想不一样,你心里边的能不能接收与你不同的东西。比如你拿着一个收音机,你想去收听电视节目,能接收到吗?你接收不到的,拿电视机你去搜味觉的东西,也搜不进来。

所以说,你接受啥东西,是取决于你的意识深处有什么样的接受能力。是不是这样?所以说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各不相同,认识的结果差异是必然的,但是只要都是真实的,我们就不能够去否定人家,对不对?

第二个,就是认识的角度不一样。

刚才说的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感观不一样,同样是感官,我们就拿视觉来讲。这是一个森林(看图片),我用眼睛一看,一片森林,旁边是一片树叶。我要是盯着整个来看,我的描述就非常多:现在这个光线是什么样子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太阳光没了,全是黑色的,我会描述这么多。

那么,如果我只盯着一片树叶子描述,我描述出来的就不是森林。但是我这两个描述有错的吗?没有,都是客观的。但如果用对叶子的描述来判断对森林的情况,是不是就容易产生争论,说你描述的不对,是不是这样?所以说认识的角度不同,范围不同,如果全方位认识和局限在局部认识,这完全是不同的结论。如果作为一个个体,认识不到你的局限性,就必然陷入争论,对不对?

我们再看下一个图。大家一看,这是故宫,是吧?这是个航拍图,从一个很高的高度,一看,故宫是这么大这么方。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图,这是站在故宫门口。如果说我站在故宫门口,我描述故宫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我们再进去到大殿里边,我描述的故宫就是另一个样子,对不对?

如果三个人:一个就在屋里边,一个在门口,一个在航拍。他们描述出来的一样吗?不一样。是不是?

杨延冰:
都是故宫。

贾海忠:
对了,因为你认识的角度不同,你描述的故宫完全不一样。但都是真实的,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争论什么呢?所以说认识的角度和范围不同,导致了认识的差异。但只要都是真实的,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否定别人?

第三点,就是认识的起点不一样。

你想一个小孩,他要给你描述的东西,和一个成年人给你描述的东西能一样吗?比如说一个苹果,一个人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见过没吃过,还有的是吃过。那么这三个人描述出来的苹果能一样吗?第一个人不知道这是干啥的,第二个知道这是苹果,第三个知道好吃。这三个人描述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谁错了?都没错,否定谁都不能,对吧?

由于我们认识工具的不同,认识角度的不同,以及我们认知起点的不同,就导致了这么多的认识结论,但只要是真实的,就不能够否定它。所以之所以我们陷入了这么一个争论不休的境地,就是由这些原因导致的。

都是由于我们侧重点不同,认知缺陷导致的。

那么,具体到我们中医西医的纷争。刚才在讲了,中西医的纷争最终应该以什么来衡量对错呢?

首先,医学是治病的,能治好病,这是最终目的,能保证人民的健康,这是最高目标。但绝不是用自己来判断对方的错和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其他的标准就像我刚才讲的,用眼睛制定标准,让耳朵去执行,那么耳朵全是错的,就跟那是一样的,所以说这个争论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贾海忠:
我们中西医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的争论?

实际上因为认识的工具不同。你看现代医学它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是从解剖开始,有了显微镜以后,从细胞开始,然后更先进的,到分子生物学。它都是着眼在形态上,对不对?那么这里边有错吗?

杨延冰:
没有错。

贾海忠:
中医是着重在研究关系上,这个有错吗?

杨延冰:
也没有错。

贾海忠:
那么,从认识工具上来讲,西医是从形态上面去看,感受他能感受的。他感受不到的呢?中医发现的那些关系,西医不知道,就不算(正确的)么?

西医因为认识的局限性,所以说他一直在发展,面一直在扩大。啥时候说西医错了?没错,只有局限,没有错误。对不对?但是局限本身也是错误。

中医就不一样了。实际上中医早期的发展和现代西医也没什么不同,也是从局部开始认识。最后发现了宇宙间的一种关系,它高度的抽象,形成一种哲学思维,然后用这种思维又过来研究人体,他就从整体出发了。他是已经上升到整体,再从整体来把握脏腑组织之间的关系,然后把它的系统性把握的特别好。

但是,细节它(中医)就有点忽略了。就像我整个森林我很清楚,现在啥时间我都能判断,对,你问我哪一片树叶子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这是中医的缺点。

但是,结论错误吗?不错误。因为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它就是不错误,它符合客观实际,它就不是错误。那不是错误凭啥否定它?

就凭我们的认识的局限性去否认人家?也没道理吧!

那么这是讲一个(西医)是从认识的形态,从局部出发的。一个(中医)是从整体注重关系出发,这两个都没有错误。

都没有错误,应该怎么办?应该互补。

我们人,这眼、耳、鼻、舌、身、意,你得协调,不能说眼睛要往哪走,腿不往哪走,故意对抗对不对?我觉得好吃,我想吃,眼睛就闭着不看,我不管在哪,我不吃,这不可以吧!

因为,你要解决实际问题,你就要需要用哪个的时候就用哪个。其实无所谓胜负。“五官争功”是狭隘的、自私的,是一种名利观导致的。真正为了社会、为了大众,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陷入争论!

杨延冰:
对,就应该互相学习,解决问题。

贾海忠:
我不知道的,听你的,你不知道,得听他的。咱们互相的(学习),就应该这样的!

中医也是存在(局限性)。认识的工具不一样,你比如说透视,比如说化验,中医原来没有,但是这是一种认知的手段,中医完全可以拿来用,为啥要拒绝呢?人家没错,对不对?

所以说,无论是中医和西医,只要有一个全局观,就不会陷入争论了,就一定会去相互学习,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就是维护人类的健康。

那你说互相争啥呢?

杨延冰:
说到底也没啥需要争的了,共同学习,共同解决临床问题就好!

贾海忠:
还有什么问题么?

杨延冰:
我还有一个问题。老师刚才谈到了,说我们中医学擅长研究的是关系,可是我们也学过生理学,八大系统,人家也学习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注重系统协调。这跟中医的注重关系有什么区别?

贾海忠:
其实我刚才讲的并不是说西医不注重关系,中医不注重形态。中医注重形态呀,五脏六腑、脏腑、组织、器官,哪个不是形态,只不过是他更侧重在关系上。那么西医,人家是侧重在形态上,但没有忽略关系,只是对关系,有的时候认识上存在问题。

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医学研究的时候。总是愿意把一个东西给它割裂开来,怕受干扰。然后来进行研究,那么这个研究结论就不是真实情况下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的可靠性就是差的。但是我割裂开这些关系以后的结论是正确的,对不对?

所以说它的很多研究结论是割裂了与其他的关系以后的结论,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是有限的,不是说完全不正确,也不是完全正确,就是有限正确。

杨延冰:
贾老师,我听完您的分享,我觉得很受启发,既然我们中西医之间冲突不存在了,但我们都知道“真理是越辨越明的”,没有冲突,那就不分辨对错了?又该怎么进步呢?

贾海忠:
其实咱们刚才讲的(是不同弄维度上的事)。如果是在一个维度上,还是要争的。比如说我们用视觉来看东西,我说现在是有阳光照到森林里边来,你说没有,这事还是要争的。但是如果说我说现在我听到了有鸟叫,你说没有,因为你聋,你说没有,这个我就不要争了,对不对?

那么,怎么办?怎么提高呢?就是说,我缺陷的我听你的。我清楚的,你不认的,我们要争也是告诉你这个道理,让你提高。

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够认识到这个(指真实),它们融合起来,就是巨大的提高!对不对?

单纯一个视觉的提高,无论多少还是在这一个维度上。我要把这些结合起来呢?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这个还不是提高吗?提高的就更大了!是真正的、整体的、全面的提高!

贾海忠:
那么,提高以什么来做标准?

就是以真实、以真理作标准。也就是说,我讲的东西,别人讲的东西,只要都是真实的,我就应该接受。只要是真理,我就应该听。

怎么判断是真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按照人家去做,能够实现别人说的,预见的结论,就对嘛!是不是?

所以说,我觉得不争论,不是不能提高了。包容是更大的提高,因为你眼、耳、鼻、舌、身、意的所有的东西都能包容进来,你已经很伟大了,这还不叫提高吗?已经是既大又高了,高大,是吧!

杨延冰:
好,谢谢贾老师的解惑!
编辑:刘彦臣、杨延冰;校对:贾岱琳、都亚军。

https://mp.weixin.qq.com/s/zKp35DFw_OHSnMcuFEyA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