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3
餃子和中医、中国文化、健康飲食
饺子和中医、中国文化的座谈会,1/29在札幌市中国料理养源乡举行。

北海道出版的地方杂志「O.tone」,2012年2月(Vol.40)的饺子和爱犬特集,通过饺子的来历,介绍了中医和饺子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医食同源」的健康理念。

日中・饺子座谈「对饺子的喜爱,超越了国界」。来自饺子的故乡三位中国人和北国出生,喜爱饺子的两位日本人,一遍品尝着正宗中国饺子,一遍交流两国饺子文化的相异和共性。

东汉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中国食同源」的饺子,随着二战结束,大量习惯、喜欢饺子的日本人和残留孤儿、华人华侨,将这一「完全食品」带到了日本,现在成了日本人的家庭料理之一。几年前的「毒饺子」事件,一度让饺子从日本家庭冰箱中消失一阵,但是,已经离不开饺子的日本人,很快又将饺子放回了家庭冰箱中。

在中国,饺子是主食,到日本,饺子变菜肴了。日本有各种菜肴加主食的「定食」套餐,其中就有「饺子定食」。一碗饭,一碟煎饺子,一碗汤和一小碟酱菜,这就是「饺子定食」。在中国,饺子不够可以加饭,但把饺子当菜,恐怕难以接受。在日本可是常识了。

在中国,吃饺子从包饺子开始,擀皮、伴馅、包煮饺子。剩饺子,再加热时有用油煎。日本人不擅长擀皮,发明机器生产饺子皮,油煎饺子是日本的饺子主流。想吃水饺,必须强调「水煮」,不然端来的一定是煎饺。

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食欲不佳是,啤酒、毛豆加饺子,是日本工薪阶层的消暑良方。

因为日本人自己一般不擀皮,所以饺子的比较就是馅的不同。中国饺子宴,就饺子皮的变化,可让日本人大吃一惊,、大饱眼福。

包饺子也是在日本的中日友好交流的常规活动。想自己包饺子,学了,仍不会,所以会每次参加。日本人的学习精神还是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