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顾植山:这次大疫的“伏邪”,2017年就埋下了
博客分类 中医智慧和实例
顾植山 72物候元气生活 1周前

《黄帝内经》认为,天、地、人“三虚致疫”。

“天虚”是指五运六气的乖戾失常。古人把五运六气的失常视作瘟疫的最主要原因。

故古人把瘟疫称作“天行”,没有相应的运行条件,光有病毒是产生不了大疫情的。

历史上的大疫没有现代医学条件的防控,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消退。

2003年5月以后,人类并没有把冠状病毒消灭,而SARS病毒戛然而止,都是明证。

去年冬天的暖冬是病机吗?

说起五运六气跟本次疫情的关系,我们会看到很多对2019己亥年末运气的分析,主要是:暖冬,少阳相火在泉,非其时有其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云云。

但熟悉五运六气,或关注过的朋友都知道,像这种“非其时有其气”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两段时间,顶多会出现一些季节性流感。

而且《黄帝内经》里对于瘟疫的提醒,也是非常多的。为什么偏偏这次发展成了“大疫”?

像这般规模的大疫,还是解释得太模糊、太牵强。怪不得中医黑一见到讲五运六气的中医就笑了,的确也不够说服人。

为什么会在这次爆发“大疫”呢?

▼前几天我看到著名运气学家顾植山教授的一篇论文——“五运六气看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天地之气的事,一般人还真是解读不清楚,得顾教授这样的运气专家出手,顾教授这篇文章解读到了一个关键的、我们不可能注意到的点——三年化疫。

也就是说,大疫都不是一时半会儿出来的,像这次的新冠病毒,虽然爆发得很迅猛,但它之所以发展为大疫,病机可能在3年前就已经埋下了。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说:

“凡大疫之年,多有难识之症,医者绝无把握,方药杂投,夭枉不少,要得其总决,当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气候相乖者在何处,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药,虽不中,不远矣。”

2017年“丁酉失守其位”,埋下了这次大疫的伏邪

《黄帝内经 · 刺法论》:“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

《黄帝内经 · 本病论》:“下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底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见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刚,亦木运小虚也,有小胜小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

回顾2017年,春天气温偏低,秋冬燥热又比较突出,从现在出现的SARS-Cov-2疫情反推,丁酉年的气候应该属于《黄帝内经》描述的“丁酉失守其位”了。

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那年秋冬气候偏燥,所以影响三年后的“伏邪”,应是伏燥,乏力明显是伏燥伤肺的一大特征,报道的大部分病例倦怠乏力、干咳、少痰、咽干咽痛,等主要症状,都与伏燥相符。

己亥年是厥阴风木司天,引动的是“木疠”,知道了这一点,对此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强于SARS就不奇怪了。

又风木克土,所以新冠肺炎更多见消化道症状。

预测:疫情何时能消退?

▼若没有三年化疫的因素,疫情在交庚子年岁气的大寒之后,应该很快会缓解的。

现在有了三年化疫的“伏燥”,庚子年的岁运又是“太商”——燥气太过,不利于伏燥的快速缓解。

加上近期气候寒湿,湿性粘滞,燥湿交杂,所以疫情的消退就没那么快了。

但,庚子岁之初的客气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对疫情的缓解也较为有力。

在政府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下,加上中医药参与发挥作用,再获得五运六气“天运”之助,天人合力,顾教授在1月28日作了2月2日可能出现拐点的预判,现这一预判已得到验证。

顾教授1月24日所作“仍相信疫情在2月份会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并消退”的分析,应该亦能实现。

So,这次疫情是”湿热“,还是”寒湿“?

▼我们注意到,根据深入疫区临床的中医专家考察结果,先去的专家回来提出的病机是“湿热”,而后来去的专家回来讲的是“寒湿”。有些人纠结于湿热、寒湿间的争论。

其实从五运六气的动态变化看可以这样理解:

去得稍早的时间上刚交了大寒,己亥岁终之气的少阳相火余焰未烬,加上己亥岁土运湿气的滞留,见到湿热较多是可能的;

随着少阳相火式微,庚子初之气太阳寒水的影响逐渐显露,后来赶赴武汉的专家,敏锐地感受到了寒湿之气。

前后看似矛盾的结论,其实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五运六气的动态演变。

本次疫情的发生,燥、湿、火、寒、风都有,六淫杂陈,错综复杂。

“疫毒必籍时气而入侵,得伏气而鸱张”伏气为本,时气为标,不管湿热还是寒湿,“伏燥”和“木疬”之气是贯穿始终的病机之本,随时变化的火、湿、寒等是病机之标。

❉以上是我截取的部分顾植山教授的论文内容,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稍微改动了一点点。

顾教授还写到了,如何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扶正抗疫,其中包括:庚子岁养生防疫方;

在本次新冠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几个推荐经方使用情况,及经验总结,用药的一些关键点,等等非常详尽。

为什么要花气力,花时间研究近3年的五运六气?

就像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说的,

大疫之年,多有难识难辨之症,前人都少见的症状,医生用药也心里杂乱、没底,方药杂投,只能试着来用,这样一来,因为辨症用药不准确,贻误病机死亡的人不少。

研究近三年的五运六气,尤其是司天、在泉之气,推出气候“相乖者”在何处,再结合本年的五运六气,以此为用药的基础,虽不中,不远矣。

• 论文原文摘自《世界中医药》杂志。

https://mp.weixin.qq.com/s/NHO9qwuPQAApi-R2Bw6X1Q
2020-03-15